全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外链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社区广播台

    查看: 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速览不吃不喝20年买房,蔡少芬家90平算顶级豪宅,香港房价有多恐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8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历来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有很多投资机构专门研究香港的房地产市场,5月7日,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称,对香港楼市的前景感到乐观。锦江宾馆链家网是提供二手房买卖、新房、租房、房价查询等业务的专业房产网站,可为您买卖二手房提供帮助,链家网同时具有二手房、租房及购房问答和百科等频道,还可以在线查询二手房价格,买房卖房上链家网,让房产交易不再难!


      报告称因为香港房屋供给保持较低水平、相对地需求较高、宏观利率接近零和政府通过提高贷款价值支持需求,住宅价格强势会维持更长时间,并将香港2020年住宅价格预测由原先升5%至10%,调整为升5%。

      事实上,自去年12月以来,在疫情的影响下,香港官方房价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下跌后,在四月中旬止跌回升。

      香港有大量年轻的刚需一族在趁着房价下跌的机会购买房产,香港的开发商在今年一季度短暂休整后,也准备加大新一轮的推盘力度了,而我们又有机会看到香港各种奇葩住房的新闻了。

      01、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如果在香港你看到这样的广告语:“香港CBD核心,全精装,太古出品,一层一户”,你会不会觉得这是超大平豪华住宅?

      按照我们日常的思维,一层一户,这一户的面积少说也得几百平,结果这个名叫“星街5号”的楼盘,一层的建筑面积为62.8平方米,使用面积才37.9平方米,还盖了几十层。

      在香港,这种又细又高的楼被称为“牙签楼”,牙签楼占用的地块被称为“蚊型地”,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有多小。

      这种楼在香港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港岛和九龙。对于香港来说,实用面积30多平米的已经非常大了,还有很多实用面积在15平米以下的房子。

      在香港街头,随处可见高楼大厦,近十年新建的住宅楼大多在30-40层以上,有些甚至达到70层,但很多都是几十平米的小户型。

      在香港,房子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建筑商们比赛似的,看谁能建造出面积更小的房屋。

      目前,在网上看到的最小住房面积就是5.68平方米拔得头筹,设计师们在这样小的面积下居然还设计出了厨房、卫生间和卧室。

      但即便是这么小的房屋,也不是人人都能住的起,香港更多的人住在比这更奇葩的地方。

      劏房,是香港居民最常见的居所,这是一个住房单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然后分租给很多的住户。

      很多家庭就租住在这样几平米的劏房里,一家几口挤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所有的言谈举动都在彼此的眼皮子地下,毫无隐私可言。

      《一念无明》中曾志伟在劏房里拍戏十几天,他对媒体说:“怎样豁达的人,在里面慢慢都会受不了的,我已经很幸运,房间有窗,很多房连窗都没有。”

      你以为劏房已经是最小的住所了吗,不,还有更小的——棺材房。

      一间原本就很狭窄的劏房,再用木板分割出6个床位,每间房的高度不会超过半米,长度不超过2米,中间留下一条窄窄的过道,这些棺材房最小的面积才1.4平方米,最大的也只有4平方米。

      一间70平米的房子分割出的棺材房可以住200多人,房间内空气不流通,汗味、烟草味、脚臭味等混杂在一起,让人窒息。

      因为面积狭小,进入房间后只能直挺挺的躺着,甚至躺着腿都绷不直,可能也就比我们火车的卧铺稍稍大一点。

      香港人对于住所发挥了极致的想象力,楼梯转角也可以用做床位,这里四面透风,毫无遮挡,白天需要将床铺收起,夜晚才能睡下,就是这样的楼梯空间也不能一人独享,还要在床位之上搭一层阁楼,“一梯两户”。

      还有更多的奇葩住所,天台屋、货柜屋、水管屋、笼屋,这些听上去就很不可思议的名词却是很多人的家。

      罗振宇说:“香港双人床的标准是一米二,一个标准的香港居室的卧室是两米乘两米,在那种鸽子笼般的环境,七八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生活的香港市民很多。”

      02、20年不吃不喝买房

      香港的高房价催生了这些奇葩的住所。

      香港房屋的单价贵,为了总价能“让人买的起”,面积只好越缩越小,即便是像牙签楼这样的实用面积只有30多平米的房子,也是要住一家几口的,这个30多平的房子需要盖出两室一厅一卫一厨,然后还30年房贷。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牙签楼,也不是一般人能买的起的,据“建筑中国俱乐部”的一份资料,这个名叫“星街5号”的楼盘,开盘价大约是人民币1160万元,按建筑面积62.8平方米来算折合单价将近18.5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实际的房面积算,每平方米高达30万。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017年,香港岛太平山顶的两套房屋以每平米120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创出亚洲记录。

      有数据显示香港的半山豪宅,均价人民币28万/平方米,九龙的高端公寓,均价在33万/平方米,连西港城这种偏僻的地方,也要25万/平方米,但这实际上只是白领阶层的高级公寓,香港真正的豪宅,单价在50万/平米以上。

      到2019年香港已经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球房价最贵的地方,也是房屋最紧张、人均面积最小的地方,香港房价负担能力指数为20.9。

      这个负担能力的计算方式,是把当地城市的房价,和当地家庭全年入息的中位数相除。也就是说香港的房价相当于一个家庭20.9年的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

      香港房屋按尺来算,媒体报道的蔡少芬千尺豪宅,其实也就是一家四口住在90多平米的房子里,90平米以下的房屋在内地叫小户型。

      因为房价高,租金也相应的水涨船高,在香港租房每尺租金最高达300港元,也就是每平方米大概需要2800元人民币,即使是不足8平米的劏房,每月的租金也高达2500-4000元人民币。

      香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数在十年内上涨了88.6%,但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仅上涨52.4%,这样的价格也难怪香港人住不起了。

      房价的快速增长会让香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据数据显示,香港收入的中位数增长并不快,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更快,而这部分高收入人群,足以消化掉香港每年的新房供应。

      不断攀升的房价进一步的增加高收入人群的资产,而普通人买房会花费更高昂的价格,由此进入恶性循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03、有希望,就一定会改变

      香港的高房价有历史原因,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

      鸦片战争后,香港沦落入英国人手中,因为离英国本土较远,英国想开发香港,但又不愿投钱,于是就把主意打到土地头上,打算靠拍卖土地获取资金。不将土地出售,而是以批租的方法进行拍卖,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就要减少土地的供应量,抬高土地价格。

      由于内地的战乱和动荡,大批内地人口涌入香港,香港人口由1946年的60万,激增至1959年的300万,短短十几年,人口暴增了5倍。

      70年代香港迎来地产狂潮,现在的香港四大地产商便是此时起家,当时高房价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过高的地价使得地产市场形成了资产垄断局势,只有少数实力庞大的地产商才能参与地产市场,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家族,总资产和总营收加起来占香港市场份额的1/2,而香港前十大房企垄断80%的市场。

      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四大地产商,因为占据庞大的市场份额,对香港楼市操控能力极强,拿地后并不急于开发,囤地涨价,每年光靠庞大的租金收入就能维持集团的周转和现金流。

      这些地产商不光对香港楼市影响极大,同时还影响香港大量的金融、码头、电信等民生物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香港的畅销书《地产霸权》这样描述地产商的影响力:当市场停滞时,地产商会不断向特区施压,要求削减土地供应。一旦成功,各种价格不断向上的循环便会再次启动,生生不息——至少这是地产商的希望。

      当年第一届香港特首董建华上任之初提出的执政目标是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套住宅,希望十年内全港七成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租公屋的平均年限由6.5年缩短至3年。

      董建华也确实在认真推行这个计划,2000年当年供应的新房套数达10万套,现在每年供应套数才2万套。

      效果立竿见影,金融风暴都未受大影响的香港房价,在董特首的政策下应声下跌,最低的时候只有高点的三折,但这一切并未让香港人从高房价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反而成了董特首政绩的污点和笑料。

      飞速下跌的房价触动了地产商的利益,在资本的力量下,舆论对于房价的下跌瞬间转换,曾经大喊要降房价的声音不见了,变成了拯救房价就是拯救香港中产阶级,拯救香港救济。

      2003年,部分中产阶级的炒房客跳楼,香港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

      为了维持香港稳定,后来,从加速供地转变为几乎不供地,房价很快触底反弹,达到97年高点,直到今天,香港有250万家庭,每年的供需比率还不到1%,这样的供需比也就决定了香港房价只有这不到1%的家庭能买得起就行了。

      香港并不是没有土地,香港的土地仅被开发20%,只有7%用来造房子,香港的历任特首都在致力于增加土地供应,改变香港房地产畸形状态,从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到梁振英提出加速修建公屋,再到林郑月娥“明日大屿”计划,但所有计划都因为种种阻力未能实施。

      香港的高房价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绑架了整个香港社会,同时也绑架了香港的明天,在科技产业如此发达的今天,香港这个曾经的“东方明珠”却依然以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为主,高科技产业的占比不足10%。

      高房价让香港的大部分年轻一代看不到希望,香港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形容香港青年生存现状为“上楼无望、上流困难、上位无门”。

      然而这种状态一定会慢慢改变,内部困境坚固无望,那就从外部打破,香港的青年已经再也等不起了,他们想有舒适的居住环境,自己的房子,既然港内无法供应,就到港外寻求,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走出狮子山。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久的将来,香港青年一定会依靠自身的努力,让香港的房价回归正常,这个过程可能很艰难,可能很漫长,但有希望,就一定会改变。

      作者:未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