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外链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社区广播台

    查看: 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用交友软件结识新朋友靠谱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这个时代,使用交友软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这样做效果如何呢?


      我决定自己亲自尝试一下,希望能借此发现科技对21世纪交友行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例如科学如何塑造我们的幸福感,以及科技是否能改变这一切。

      三天时间内,我用一个交友软件浏览了20多名年龄在26到39之间女性的信息,她们距离我所在的位置都在160公里以内,但是仍然找不到符合我理想要求的人。

      我开始变得紧张,跟每个愿意听我发牢骚的朋友抱怨说,「为什么她们都不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呢」?同时不断的分析检查自己的个人资料是否有缺陷。

      最后我终于找到一名理想的交友对象:26岁的大学校友塔尔。

      为此我既感到既兴奋又担忧。因为这个软件要求用户在24小时之内启动对话,否则配对就会自动消失。

      「我该说些什么?我问现实生活中的朋友黛布拉,「我应该告诉她我正在写这篇文章么?还是邀请她喝杯咖啡?我不想以太强势的姿态出现。」

      「可不可以就打个招呼?」黛布拉无奈地建议道。

      在几个小时之间我和塔尔发了几条消息,我本打算问她是否愿意出来喝一杯聊聊,但是她先提出来了。

      几天之后,我们相约小酌一杯聊聊我们的生活。我发现塔尔正在努力完成自己修的学位。当她的好朋友离开所在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爱情时,她发现自己的社交圈子太窄,认为可以通过交友软件进行一些有趣的尝试。

      友谊和幸福到底有何关系?交友软件在其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研究表明,友谊的质量往往与个人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更加强调个性的文化社会,友谊是幸福的主要因素。

      北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友谊和幸福,跨越生命与文化》主编梅里科萨.戴米尔指出:「在每个年龄段,友谊的质量、友谊满意度、亲密度和支持度都与个人幸福感呈正相关。即便对于一些外向人格类型,也是如此。」

      朋友是我们的精神伴侣,他们帮助我们验证信念,支持我们变得更加独立自主,让我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对他人很重要,并帮助我们满足其他基本的心理需求。

      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他们甚至可以帮助我们肢体更为强健。去年四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有更广泛的人际网络的人往往对于疼痛的耐受性更高。

      友谊质量与孤独、抑郁和焦虑呈负相关。黛米尔说:「通过调查中的每一例案例,可以发现,除了带来幸福感,拥有朋友还能够产生其他积极的影响。」

      尽管交友的数量和质量都与幸福感相关,但是专家特别指出,拥有几个高质量的闺蜜和铁杆哥们比有一堆酒肉朋友强。

      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家罗宾 · 邓巴提出一个理论,认为人类能够维持的稳定的朋友圈人数有一个上限。

      邓巴认为,即便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这个上限为150个人左右。有关社交媒体的一项行为研究表明,我们只能与100到200用户保持频繁互动。

      不过好消息在于,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满足于自己拥有的朋友数量。

      调查显示,在2004年时,每个美国人大概平均有九个好朋友,逐年的调查表明,这一数据逐步增加,对于痴迷互联网的用户来说就更是如此。

      当然这并不是对于每个人都适用,英国一家关注人际交往的慈善机构的调查表明,每10个英国人中就有一个表示自己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随着年龄渐长,保持友谊会变得越来越难。2013年有分析显示,在青壮年时期之前,我们的全球社交网络人数都会不断增长,但是之后会呈下降趋势。

      这也情有可原,因为结婚生子占用了人们大量的资源和生活。 2015年有研究表明,一段婚姻可以使人失去两个朋友。

      此外,成年人更趋向于流动性更强的生活,我们中的很多人选择生活在世界上的新的城市和国家,离朋友越来越远。

      所以,虽然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远程关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朋友和熟人越来越少了。

      那我们的交友方式发生了变化吗?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上流阶层常通过私立学校、政治俱乐部等场合交友。牛津大学历史教授布瑞恩 ·杨说:「交友很大程度上限制在这样的圈子里。在这种小圈子,外人们往往是认识熟人而不是交到朋友」。杨补充说,亲密的朋友往往不超过10或12人。

      学者们在1950年证实了地域接近性和重复接触对建立朋友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朋友关系形成的方法类似于学生在大学环境下的交友体验。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对研究生宿舍的一项著名研究就说明了距离的重要性,即便是在同一栋建筑里也是如此。

      在他的研究中,41%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认为他们的隔壁邻居是自己的亲密同伴,在隔了两个门之后这个比例下降到22%,隔了三个门之后变成16%。

      最近,已经有研究开始调查社交媒体上的友谊对于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研究比较了在线和线下的友谊,发现对主观幸福感而言,线下的友谊远比在线友谊更为重要,特别对单身人士尤其如此。

      虽然社交媒体网站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人际交往,并加强线下友谊,但是很明显线上好友并不等于现实生活的好友。

      邓巴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大约四个社交媒体上的朋友会被视为我们核心好友,也就是那些在我们经历危难时希望依靠的人,而约14个人可以被认为是亲密的朋友。

      然而,在线交友仍然可以成为现实交友的一个渠道,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尽管与未经验证的人见面存在安全隐患,但是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被使用的越来越多。

      研究表明,青少年已经善于把在线友谊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每三个英国青少年中就会有一个会把网上交到的朋友约出来见面。与塔尔建立友谊之后,我和另外五个人也进行了配对,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

      除非我和别人在发短信过程中产生了真正的吸引力,否则我可能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见这个朋友。但是如果我搬到新的城市居住,没有社交圈,那么我肯定会更多的使用这个交友程序。

      塔尔和我还会再约么?谁知道呢?在约会的最后,我们拥抱告别,并模棱两可的表示要再「保持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